首页  >>  艺术家  >>  综合

吕胜中:一把神奇剪刀背后的三十年(/43)

2014-09-01 13:28:25 5139人参与 0条评论

吕胜中

吕胜中:一把神奇剪刀背后的三十年

作者:史伟  稿件来源:思潮艺术网  日期:2014-09-01

提到吕胜中,想到了剪纸“小红人”吧?他的剪纸注解了全部人生,道也好,玄学也好,抽象极简的东方意蕴也罢,内化为阴阳、正负、虚实、肉体与灵魂、善与恶,但这绝非单纯的二元对立。你不知道的其二是,他的艺术不止剪纸和“小红人”。吕胜中的艺术创作养分汲取自民间,但毫不客气地讲,民间艺术在国内的艺术舞台难寻踪影,不占位置,与当代艺术也攀不上关系。将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语境中达成转换,缔造出新的价值,借古开今。如此看来,吕胜中在某种意义上代言了中国民间艺术,并将它推介至寻常百姓、乃至国际领域。这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它见证了“小红人”至今三十年来的点滴。

1.1978年至1985年的艺术:80年代初期的创作主要以年画和门画为主,包括纸本绘画、丝网套色印刷等形式。 

他说,当时在山东,因为要创作新的作品来参加一个有关年画的展览,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想要刺激中国画在风格上是否可以有新的改善,便开始学习民间艺术。

2.1985年对吕胜中的艺术创作生涯是一个关键节点。

学习民间艺术之后,吕胜中才发现民间艺术的博大与包容,于是升起对文化本身的浓厚兴趣,研究生期间,正值85新潮美术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当代艺术经历剧变,于他,改变也在悄然发酵当中,吕胜中几次到陕北采风考察,他说,“民间艺术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特点,读书期间我将70%的时间花费在对民间文化的考察上,最终得以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较全面的认知。我可以将它们衔接起来,那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无论中国的还是国际的,都具有共通性。”

在西北,他跟随当地农村婆婆一起剪“抓髻娃娃”,那是他第一次剪小红人,将人形作为生命符号,他认为那是每个“人”的灵魂,代表着“人类共性的本真”。

3.1988年开始,吕胜中在创作中突破了剪纸本身的二维绘画性,开始走向纵深空间,积极参与对社会文化的深层讨论当中,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涉及到装置、行为、影像等诸多方式。在吕胜中看来,这些形式,本就存在于民间。

招魂是一种民间巫术活动,在吕胜中的艺术中,它是人类精神自我救赎的神圣仪式性活动。

最早也即首次的剪纸小红人作品《招魂堂》于1989年12月在北京东城区校尉胡同5号中央美术学院内十楼的工作室试行(剪纸、行为),并于1990年在工作室完成其剪纸、装置形式的创作。

通过剪刀在纸上的不断切割回转,产生并感悟对生命的全部理解、认可与接收、甚至宽容,提示观众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创作的时候心里是空空的,被“剪”的动作牵引,净化了的、空灵的心理空间才可以装进去东西。每一个剪下的人形与刚刚形成的空洞,构成有与无、阴与阳、灵魂与肉体、正与负、虚与实,宛如每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招魂》在国内

1991年《招魂》展以剪纸、行为、装置形式多次在国内完成,场所包括公园、毛泽东故居、胡同、唐山大地震遗址、玉米地等,行为主要为在现场分发1000个小红人。

招魂在海外 

1990年至2003年,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在海外展出,形式涉及剪纸、装置、行为、投影等,进一步拓宽材料的使用,比如纸板切割焚烧、实弹射击、木材、建筑物局部,场所多为公园、商场、剧院、艺术机构。作品主题依然紧扣“灵魂”展开,这些国际性展览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甚至被评论界评为“中国的马蒂斯”。

1991年参加在美国加州亚洲太平洋博物馆参加“我不想和塞尚玩牌”展,同时参展艺术家还包括耿建翌、吕胜中、毛旭辉、徐冰、喻红、张培力、张晓刚、叶永青等。

4.“小红人”之后,更具有人文性的“书”加入

他拣选了更宏大、更具包容性的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上对于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平行并置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以表达当下的感受及对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思考。代表作品是《山水书房》、《人文书》。

往期回顾
思潮艺术
关于思潮
收藏通道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手机阅读
Android安卓客户端
iPone苹果客户端
商务合作
广告合作
寻求报道
合作伙伴
关注我们

思潮艺术网 版权所有 © 2010-2014   豫ICP备14015726号